陈工,是我进入盛和塾认识的第一位标杆企业家。

 

原名陈社东。因为年轻时就是一名工程师,大家就都叫他陈工。直到现在,我们都喜欢这么称呼他。

 

从一开始,就听大家说他的企业做得好,特别是数字经营落地得很好。

 

当我真的了解了他的故事之后,发现他做得好的远不止数字经营;在做企业的背后,更值得我们看见和学习的,是他的大目标和大格局。

 

今年62岁的他,没有考虑退休,而是立志要为“中国制造”再健康工作20年。

 

 

01

 

 

 

创业与迷茫

 

 

 

 

陈工出生在60年代的上海。

 

他是国家恢复高考之后的第一批大学生,而且一毕业就留在了大学里当老师,可以说“出道即巅峰”。

学校的日子工作轻松,每天九点上班,三点下班,按部就班。

年轻的他看着他的领导,在岗位上日复一日的干了一辈子,仿佛看到了几十年后的自己。内心总有一个声音,这不是自己想要的生活。

那个时候,只要有空就会泡在图书馆,所以很早接触了稻盛先生的著作。有一句话让他到现在都印象深刻:首先要找到自己喜欢的工作,如果找不到,那么就让自己喜欢上现在的工作。

是啊,要寻找自己喜欢的工作。终于在1997年,在温床般的大学待了15年之后,陈工决定辞去老师的工作,开始“折腾自己”。

先去企业里干了几年工程师,接着在2002年,正式开启了自主创业之路。

一开始的业务就是帮朋友提供技术服务,后来给他们提供电子方面的产品。跑销售、做服务、内勤打杂,都是他一个人。

虽然很辛苦,但是凭借自己过硬的专业技术和真诚的服务态度,创业之路也比想象中的要顺利一些,基本没有缺过订单。

几年之后,他的产品和服务越来越成熟,业务量也不断扩大,但是,新的困难也随之而来。

一个人已经忙不过来,必须扩招团队。逐渐他发现,招来的员工总是没过多久就会提出离职,出去单干,做跟他一样的业务,还带走了他的客户。

留不住人,这让他很苦恼。

那时候陈工已经40多岁,他曾不止一次地想:“既然你们都要自己干,那我就顺水推舟,让你们干吧,反正我也马上要退休了。”后来的几年,便筹划着找个合伙人,想把公司交接给他,随时准备退居二线,但一直也没找到合适的接棒人。

直到2016年,陈工和往年一样送儿子去日本,但是这次不同的是,儿子已经硕士毕业并且找到了工作。这就意味着,儿子不再需要他提供学费和生活费了。

从机场开车返回公司的路上,他泪流满面。

过去的几十年,他不断折腾、努力工作,就是为了赚钱养家培养儿子,从来没有想过除此之外的其他目标,更没有想过人生的意义是什么。这个任务现在已经结束了。

再过几年退休了,连工作也没有了,下半辈子活着的价值是什么呢?

 

这让他陷入了很长一段时间的迷茫。

 

02

 

 

 

学习与改变

 

 

 

 

迷茫中,陈工开始到处学习和寻找。直到2018年,遇到了盛和塾。因为很早就读过稻盛先生的书,于是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加入。

 

为了寻找答案,他开启了疯狂的学习模式,线下课程、企业走访、标杆游学、全国各地以及日本横滨的大会,都有他的身影。

 

一段时间之后,他逐渐领悟到,过去企业的问题实际是自己心性的问题格局的问题,是因为格局太小,是因为自己懈怠了,不想努力了。

 

稻盛先生说:“经营者要率先垂范,要成为员工的榜样。”如果经营者只是想着让员工多干一些,自己轻松一些,这样的企业是不可能干好的。

 

想明白这一点之后,他一改往日的工作态度。不再想着退休的事,而是把全部的时间全部用在了学习和工作上。又回到销售一线,跟客户交流,倾听用户的声音;参与新产品的研发,和一线员工一起加班到深夜。

 

从早上7点工作到晚上9点,几乎每天如此。虽然很辛苦,但是奇怪的是,他一点也不觉得疲惫,相反,之前困扰了他很久的迷茫感消失了。

 

一边学习一边工作的过程中,陈工也逐渐找到了之后的人生目标:“用有限的生命服务家人、同事、客户,让他们因为我的存在而更美好。”

 

有了明确的目标,行动就有了方向。

 

 

 

001

在企业经营上

学习回来之后,陈工便在公司内部推行读书打卡,提升大家的认知和心性;2020年,开始践行数字经营,落地阿米巴;带着员工挑战高目标,和他们一起奋战。

 

在加入盛和塾之前,企业的销售额基本都在一千多万,很多年都没有增长。

 

但从2021年开始,销售额开始不断增加,当年的业绩就做到了2400w;2022年更是做到了5300w,创下了新高。并且真的做到了一开始定下的目标:当初的营业额就是4-5年之后的利润。

 

员工人数也从18年的20来个人,扩展到了现在的90个人。

 

 

002

在员工关爱上

制定一系列的政策方案,想办法让员工的收入增加,让他们过得更幸福。

 

疫情期间,很多公司都降薪甚至停发工资,但陈工不仅每月正常发放工资,还按照约定的涨幅给员工上调工资。

 

对于新来的员工,会给他们安排宿舍,并且由公司承担大部分的租金;子女考上高中或者大学的员工,还会给他们发放奖学金;还鼓励员工的自主提升,对于完成专升本考试的,公司还会报销相应的学费......

 

这样的氛围下,员工的离职率很低,只要入职了,几乎都愿意长期留下来。因为大家发现,老板是发自真心地为他们好,为他们创造幸福。

 

 

003

在客户服务上

陈工提出了对所有陈工科技的产品实行“终身免费维修”的政策。

 

对于工程车辆电控手柄这样的易耗产品,一般的使用寿命是2-3年。有些员工提出担忧,会不会客户就不买新的了。

 

但事实是,正因为这样的服务态度,客户不仅没有来找事,反而因此获得了更多的信任,复购率反而更高。

 

 

004

在家庭照顾上

除了公司的事务和盛和塾的工作,陈工把其余的时间都用来照顾卧床的母亲,陪伴家人。

 

他说,“我现在能做的,就是把当下的每一件事做到最好,把工作做好,把家人陪伴好,这就够了。”

 

他是这么说的,也是这么做的。用他的言行不断影响着身边的员工和家人、盛和塾的学员、以及他的客户伙伴们。

 

而这些正心正念的结果就是,真的一切都在越来越好。

 

 

03

 

 

 

初心与发愿

 

 

 

几年前,陈工带着公司产品去德国参加慕尼黑展会,他给一个德国客户介绍他们的产品。

 

当时那位德国人看也不看,双手一推说:“我们从来不从中国购买任何东西,也从来不向中国销售任何东西。”

 

这个场景到现在都清晰地刻在陈工的脑海里。

 

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,陈工就发誓,作为一家中国的制造企业,一定要为“中国制造”做些什么。

 

几年时间过去了,如今的陈工科技正在日益壮大,他也始终用稻盛先生的那句话引领着自己:“人生的目的就是要让自己的灵魂在走的时候比来的时候更高尚一点,除此之外没有别的目的。”

 

如今的陈工62岁了,他内心梦想的声音也越发清晰:

 

“我要把企业做得再大一些,服务的客户再多一些,让更多的人因为陈工科技的存在而变得更美好。

 

我的事业才刚开始,我还要再健康工作20年,要用自己的努力为中国制造业贡献一份力量,让世界信赖中国制造!”

 

他说这句话的时候,眼神看向了手边那本被翻得很旧的有些泛黄的《活法》。

 

语气平淡,却掷地有声。

 

原文来自盛和塾(上海)文化传播有限公司

 

 

 

【盛和人物专访】 上海陈工科技陈社东:62岁,要为“中国制造”再健康工作20年

2024-06-20
0